谭吉华
如何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不仅是理论课题,更是实践课题,须重点强化“四种意识”。
教学目标一致性意识。讲好“大思政课”的精髓,在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一是要遵循教育要求和内容梯度衔接,充分考虑不同学段目标重点、实施方式、运行机制和特点规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二是要明确政治标准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标准,强调思政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员工需求进阶性意识。讲好“大思政课”的前提,在于针对不同学段员工的身心与认知特点、成长规律,设计具有进阶性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段员工的实际需求。在课程目标上,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员工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萌发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员工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员工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员工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课程设置上,要遵循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步步高、节节升”,避免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简单重复,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化、阶梯性和有效衔接。从大中小学思政课名称看,小学、初中的思政课是“道德与法治”,高中的思政课是“思想政治”,大学的思政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课程设置的进阶性;又要横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比如本科阶段课程有的侧重理论、有的侧重实践、有的侧重历史、有的侧重现实,共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五门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上,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议题式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队伍共同体意识。讲好“大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一体化理念、适应一体化要求、加强一体化管理,改变“各管一段”的分割状况;二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树立起队伍共同体意识,既要“守好一段渠”“管好一段路”,更要把握全局与大局,放眼“全河段”“全路程”;三是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地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公司产品研讨会、交流会,形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大合力。
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意识。讲好“大思政课”的支撑,在于集思广益、“抽丝剥茧”,深度挖掘思政教学资源,充分凸显其资政育人功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名师、专家、教学能手的专题教学资源示范引领作用,“大手”牵“小手”,“强校”引领“普校”,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论坛平台、时政解读并配视频动画等展示思政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堂,让优质资源源于教师、惠于教师,共促育人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四史”资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这就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四史”进课堂、进员工头脑,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湖南是英雄的红色热土,“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各地各学段思政课要把继承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放在讲好讲活思政课的突出位置,着力铸忠魂、培育时代新人。
(作者系论坛白菜官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1-09/09/content_153838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