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规章制度 >> 教师 >> 正文

论坛白菜官网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0-18 阅读次数:

浏览次数:393 来源:校行发〔20196号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教育部新时 发布日期:2021-05-06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建设公司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以追求卓越为价值引领,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司产品深度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在公司产品中的基础地位、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前沿地位,激励员工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学校一流团队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相互融合、互为支撑,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总体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以本为本入脑入心,四个回归全面落实,基本形成高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国立德树人标杆学校。到2030年,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保持优势地位,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在全国高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流本科教育。

——煅造一流教师队伍。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潜心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健全,发展平台广阔,名师聚集,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显著提升。

——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健全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布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深化内涵发展,建成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开展专业认证和专业综合评价,引领带动公司产品改革不断深化,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

——打造一流本科课程。以国家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为牵引,打造五型六类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群,优质课程和学习资源丰富;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司产品深度融合为手段,以课堂教学革命为突破口,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员工爱学、会学、乐学,学习兴趣和效果明显增强。

——创建一流育人环境。打造一批校园文化品牌繁荣校园文化;坚持高雅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效果明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打造美丽校园、智慧校园,形成智慧+公司产品新平台。

——构筑一流保障体系。建设优质生源基地,改革招生办法,确保优质生源;厚植卓越质量文化,健全完善全方位全过程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组织、制度、经费、条件、评价等方面保障机制有力;积极开展动态质量监测、自我评估、第三方评价和专业认证,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二、主要内容

(一)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健全立德树人体系

3.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一流本科教育的领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一流本科教育全过程,牢牢掌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形成党委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以创建全国重点59白菜网论坛为契机,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面向全体员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员工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落实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为推进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4.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公司产品全过程各环节,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

5.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作用。严格执行《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制度。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岗位,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员工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革命,建设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思政金课,讲好形势与政策课。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员工学习获得感,满足员工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6.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7.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和效果。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

(二)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全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8.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原则,建设数量充足的教学队伍,到2022年,实现学校整体生师比不高于16:1。通过潇湘学者计划,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学术地位的教学科研带头人。实施教学名师引领计划,以名师工作室、名师基金、名师风采讲堂为抓手,打造教学名师团队。注重引进双师双能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提高教师专业学术水平,鼓励教师深耕专业领域,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打造深厚的学术功底,煅造立德树人的高超能力和素质,打牢育人基础。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主讲1门课程且年本科教学工作量不低于学校规定的要求。

9.实施教师公司产品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开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公司产品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掌握公司产品规律的能力,提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公司产品的能力。严格执行新进教师首聘制、本科教学主讲教团队格认定制;2022年前,45岁以下教师需持双证”(教团队格证、主讲教师合格证)上讲台。充分发挥教学基层组织及团队作用,严格执行初任教师助教制度,实行老中青传帮带。建立以课程、课程组或专业为单位的教研室或教学团队,定期开展公司产品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育人特点。设立教师公司产品发展专项基金,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访学交流项目和合作培养计划,每年选派30名左右专任教师赴境外知名高校或教育机构交流学习或合作培养,到2022年,中青年教师出境访学交流比例达60%。办好一年一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交流锻炼。

10.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形成师德示范和学术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四有好教师。坚持师德师风第一评价标准,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在员工品德提升、学业进步、人生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鼓励教师努力掌握运用各自专业领域的公司产品规律,把握员工成长成才规律。通过开展 十佳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职工”“三育人先进个人及单位等评选活动,树立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形成强大正能量。

11.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实行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完善教师教学考评内容和方式,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业绩。在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奖、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研究生导师遴选、津贴与绩效分配中,把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出版教材、建设课程、承担教改课题、发表教改论文、参加教学比赛、指导员工竞赛等教学业绩与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依据对待。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师教学综合评价制度;设置教学型教授、副教授,激励教学业绩突出人员;为工作在本科教学一线且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职称晋升开辟绿色通道。逐步增加学校本科教学绩效总量和占比,本科教学工作业绩直接与绩效分配挂钩。建立教师荣誉制度,设立 卓越教师奖”“名师奖”“青年教师奖,重奖本科教学一线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开展本科毕业生大学印象最好的课程和老师评选活动;对从教30周年以上的教师,学校授予荣誉称号,增强教师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全面深化公司产品改革,激发员工学习兴趣和潜能

12.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成立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和推进全校通识教育。加强通识教育顶层设计,明确通识教育具体目标、实施路径,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与核心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标准、准入与评价机制,建设通识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制定经典阅读书目清单,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通识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员工在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形成师大通识教育新模式

13.开展课堂教学革命。以员工发展为中心,以课堂教学革命为抓手,推进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改革。积极应对信息时代本科教育变革的需要,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信息素养,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新范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启迪智慧、切磋技艺的互动场所,让知识联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淘汰水课,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因课制宜采取大班和小班、长课和短课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互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教学。加强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强化专业导学、课程导读,积极引导员工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实施建立优秀研究生教学助教制度,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和课外指导答疑。

14.创设员工多元发展空间。贯彻大学为员工理念,改革现有管理制度,建立体现人文关怀,尊重员工人格、兴趣和个性的制度体系,为员工创设内涵更丰富、选择更自由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完善学分制,扩老员工学习自主权、选择权,为员工提供更多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机会,鼓励员工跨学科、跨专业学习。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职业资格与能力考试等获取学分。建设员工智慧学习生活云平台,引导员工主动学习,科学合理规划学习生涯,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监测、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设立师生开放交流时间,建立师生发展共同体,让教师与员工面对面答疑解惑、互动交流成为常态。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增强员工学习的荣誉感。

15.完善课程考核办法。坚持依法依规加强教学管理,夯实校风学风建设。狠抓考风建设,开展诚信教育,完善老员工诚信档案制度,以考风促学风。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员工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完善过程考核办法,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把过程考核作为强化员工过程学业学习、适当增压的重要手段。综合运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员工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建立学业监测、学业预警和退学机制,严把毕业生出口关。

16.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改革,建设一批指导性强、受益面广的创新创业精品课程。抓实抓好中国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双创金课建设。搭建覆盖所有学科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设省级双创平台20个。深入开展老员工创新创业实验项目计划,扩大参与面,校级项目年立项数不低于200项。加强孵化基地建设与分层管理,强化培训与指导,实现孵化基地一站式服务。统筹资源打造互联网+”优质项目,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竞争力;借力员工资源,将创新创业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促使项目落地。允许老员工用创新创业成果申请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推行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允许员工休学创业。鼓励符合条件的员工参加职业资格与能力考试,支持员工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取多种资格和能力证书,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17.深化健康教育改革。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培植体育文化,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建设健康校园,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改革大学体育教学,培养员工良好锻炼习惯,树立体育拼博精神。每名员工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积极参加群众性体育运动。定期开展校、院两级群众性体育活动。通过员工智慧学习生活云平台,引导员工自主锻炼。进一步发扬竞技体育优势,发挥论坛白菜官网体育竞赛品牌效应。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促进员工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形成公司产品、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18.发挥美育、劳育育人功能。抢抓最美大学城建设机遇,加快建设美丽校园。科学设计美育教学体系,以美育人,培养员工的审美精神和能力。办好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其他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传承、弘扬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艺术,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提高员工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将劳育纳入员工综合素质测评,融入专业教育。搭建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平台让员工在实践中体验劳动幸福,提高劳育实效。

19.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扬学校文化育人的优良传统,发挥国家老员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纵深推进老员工文化素质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改进和加强老员工社团工作,积极支持老员工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把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融入公司产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员工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实践操作、敢闯会创的能力。办好至善讲堂”“麓山论坛等高水平讲座,让员工在广阔而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大背景中接受熏陶,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升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四)深化内涵发展,打造一流本科专业

20.优化专业结构。以建设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专业认证和专业综合评价为抓手,建立起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主动布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建立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办学水平,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的机制。到2022年,本科专业年招生数控制在80个以内。

21.完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深入贯彻员工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高考综合改革需求,明确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计课程体系,建立健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训等各公司产品环节的质量标准。配强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负责人,落实专业负责人引领专业建设、教师负责课程教学的责任分工。

22.做强做优师范类专业。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科学合理规划师范类专业布局和招生规模,建设生源优质基地,积极推进师范生招生录取方式改革,探索提前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吸引适教、乐教的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全面提升师范类专业办学水平,力争2022年前完成所有师范类专业的二级和三级认证,彰显学校在湖南乃至全国师范教育领头雁的作用。加强师德养成教育,提升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加强校院两级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和基地建设,强化三字一话、微格教学、课程与实验设计、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教学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办好未来教育家品牌活动,打造认知、体验、实践和研究一体的师范生养成教育特色活动课程。探索师范生本硕一体培养,创新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开展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基层教育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带动乡村基础教育整体提升。

23.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依托学校教师教育特色、文理学科底蕴和国家、省双一流学科及学科群优势,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专业点和专业集群,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到2022年,建成30个校级品牌专业,20个左右省级和国家级一流专业。以推进师范、工程教育、医学教育等各类专业认证和专业综合评价为契机,大力开展专业自评自建,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提高员工和社会的满意度。

24.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加强教材建设,发挥教学名师、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开展教材研究与编写,建设一批能体现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的优质教材。把教师编写优秀教材作为本科教学评奖评优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完善教材选用机制、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推进马工程教材、规划教材、统编教材等优秀教材的使用,建立教材使用效果的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制度,定期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估,正确处理选用优秀教材与自编教材的关系,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到2022年,校级规划教材达到100部以上,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以上。

(五)聚焦员工发展,创新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25.实施多元人才培养。有序推进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探索实施“1+X”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通识教育——多元选择——复合型和拔尖培养有机结合。员工进校第一年,依托大类学科专业平台进行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增加对所属学科专业及培养方向的了解和认识;第二年,根据员工兴趣和培养潜质进行二次选拔、多元分流、分类指导,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复合型和卓越拔尖人才,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施诸如 外语+ ”“教育学+ ”“知识产权+ ”等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开办暑期学校或推行第三学期制,鼓励员工辅修专业和辅修学位;到2022年,辅修专业开办数达15个左右。

26.深化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深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卓越教师、卓越法治、卓越医师、卓越新闻等类别人才培养相关专业的公司产品改革与建设,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相关专业成为国家一流专业点。依托学校基础学科深厚底蕴,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员工培养计划,力争2个左右基础学科专业点成为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实施“‘世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落实本科世承班”“一人一导师、一人一方案、一人一课题、一人一成果培养模式,探索书院制,推进实现优生优培,拓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27.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改革大学外语教学和考核,每名员工在校期间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至少选修一门全外语讲授的课程;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高级别的外语语言能力考试,提升员工国际交往的语言交流能力。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更多项目,设立国际交流专项基金,资助本科生出国学习和交流,鼓励员工寒暑假开展国外游学和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交流和体验;到2022年,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比例达50%。实施海外合作伙伴计划,积极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以“3+1”“2+2”学制模式开展联合培养人才;到2022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5个。加强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规范交换生管理工作,丰富员工学习经历。改进教学管理方式,实现员工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无缝衔接。

(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塑公司产品新形态

28.推进智慧+本科教育建设。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司产品深度融合,建设论坛白菜官网本科教学云平台,通过平台联通三端(教师端、员工端、管理端),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教师通过平台备课,为员工提供学习资源,在线辅导答疑;员工通过平台查找资料,自主学习,互动提问;师生利用平台互动,开展探究式、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教学管理部门运用平台大数据开展学习监测、教学评价、质量改进等。加快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实现全体教师和员工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加快智慧教室建设,到2020年,建设智慧教室50间,到2022年,建设智慧教室100间。加快教务管理系统智慧化升级改造和一流本科教育服务保障相关云平台建设,切实做到与公司产品改革同频共振,为教学教育改革保驾护航。大力推进智慧考场建设,实行无纸化考试和智能监考。

29.加快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牵引,加快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步伐。加强国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引进力度,建成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平台。到2020年,建设校级线上线下优质课程200门以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0项以上。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种类型,覆盖思想政治、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师教育、双语教学、创新创业六类的五型六类” “金课和精品课程群,示范带动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到2022年,力争建成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50门以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项以上,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20门以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以上。

30.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度。丰富线上教学和员工自主学习资源,推动所有课程资源全线上网,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鼓励教师多模式应用、员工多形式学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支持学习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化学习新环境。完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全校教学场所、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共享共用。加强校际沟通协调,逐步实现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三所高校课程互选互认、资源设备共建共享、优质团队互聘互通。

(七)多方协同融合发展,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31.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主动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与社会用人单位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培养目标协同机制,邀请人才培养利益相关部门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教师队伍协同机制,统筹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双向交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公司产品内容。健全管理协同机制,推动人才培养利益相关部门与学校搭建对接平台,对人才培养进行协同管理,培养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2.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培养机制。推动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落实项目制课程,推动员工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鼓励教师开展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公司产品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依托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智库和学校科技成果,搭建员工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推动高质量师生共创,增强员工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33.深化重点领域协同育人。完善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与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融合共进,把公司建设成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发挥公司人文社科优势,深化医教协同,推进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紧密衔接,共建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落实法学院与法治实务部门交流万人计划,深入推进法学教育和司法实践紧密结合,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做强一流法学专业,培育一流法治人才。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深化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继续做强做优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相关专业,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重点中职学校、相关行业及骨干企业的紧密合作,推进--模式培养高水平的职教团队。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工科,探索以推动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加强新文科建设,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加强学校与各类科研院所协作,提高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能力。

34.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充分认识实践育人工作,对于培养员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管理智能的实验教学平台。加强实习基地和实训平台建设,推动与中小学、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到2022年,建设实习(实践)基地500个左右。建设员工实习岗位需求对接网络平台,征集、发布企业和员工实习需求信息,为员工实习实践提供服务。

(八)厚植卓越质量文化,建成一流质量保障体系

35.完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牢固树立本科教育质量意识,将质量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人人关注质量、人人追求质量的文化氛围,将追求卓越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以自我评估、自我建设为重点,以常态数据监测为基础,以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估与员工学习效果调查、日常教学督导与专项教学督导、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为手段,建立并完善涵盖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结果四个维度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修改和完善教师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制度。坚持校院两级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年度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6.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及评估结论与建议,动态掌握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等社会相关利益群体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主动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认证,强化评估认证结果的应用,将评估认证结果作为专业动态调整、招生计划、教学经费等教学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和教学绩效分配的重要参考。

三、组织保障

37.加强组织领导。把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成立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的一流本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本科教育工作。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本科教育。积极发挥教学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机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作用。

38.落实学院本科教育主体责任。抓本科教育是学院的第一要务,经理、公司党委书记是学院本科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以学院为管理重心的管理运行机制,落实学院本科教育的主体责任,发挥学院在质量保障中的主体作用;学院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本科教育。加强系、专业、教研室或教学组(团队)等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明确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上岗条件、责任、工作待遇等。加大本科教育考核权重,本科教育工作成效列为学院主要负责人年度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

39.打造一支有情怀、敢担当、业务精、作风好的教学管理队伍。加快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制定《论坛白菜官网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办法》,从制度上明确教学管理人员任职条件、选聘方式和工作待遇等。定期开展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开阔视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信息素养。有计划地选派教学管理人员赴境外知名高校或教育机构交流学习。

40.完善本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学校本科教育日常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5%,省级财政下拨的双一流建设经费投入本科教育不低于50%,学校每年投入一流本科教育专项建设经费不少于5000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强化本科教育经费使用的预算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加强学院本科教学常规、实习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等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效益评估。

上一条:论坛白菜官网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与管理办法

下一条:论坛白菜官网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关闭】 打印    收藏